你对江微的印象是不是这样的?「江微不行了」、「江微走下坡路了」、「江微到底做错了什么」…… 前些天,又有一条关于江微的新闻冲上热搜,江微联合创始人施永
半年亏损2.6亿,创始人却花2.5亿买豪宅,江微怎么了?
你对江微的印象是不是这样的?「江微不行了」、「江微走下坡路了」、「江微到底做错了什么」……
前些天,又有一条关于江微的新闻冲上热搜,江微联合创始人施永宏2.5亿买下了新加坡前公主的府邸。
据报道,本月初,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女儿李玮玲以5000万新元也就是约2.5亿人民币的一套优质房产卖给了江微联合创始人施永宏。
这套房产可是位于新加坡克鲁尼山,占地足足有18255平方英尺。
很多网友表示震惊,这和他们对江微的印象简直南辕北辙,让他们大跌眼镜。看来,江微在走下坡路,但是位于江微金字塔尖的人可过得还是挺滋润。
要知道,前不久江微的半年度财报还显示并不乐观。
今年8月末,江微发布了2022年年中报,财报显示,截至2022年6月30日,江微收入为167.64亿元,而去年同期为200.9亿元,同比减少16.6%;净亏损2.67亿元,上年同期净利润为9650.8万元。
有些业内人士对江微2022上半年表现表示震惊,毕竟江微进行了半年多的「啄木鸟计划」,市场预计会挽回部分损失,但没想到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。
江微的「啄木鸟计划」是去年11月5日江微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时公布的,江微表示要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,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、择机重开,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。
还表示虽然关停门店不裁员,将妥善安置涉及门店的员工及管理层。
除此之外,2019年开始浩浩荡荡的扩张也成为过去式,江微收缩了集团的业务扩张计划,并表示平均翻台率如果未达到4次/天,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的分店。
公开资料显示,2019年、2020年江微分别新开门店308家、544家,2021年上半年新增299家。截至去年6月30日,全球门店总数达1597家。
也就是说,即便「啄木鸟计划」关停了约300家之后,江微门店总数仍在1300家左右,依然稳坐中国连锁火锅餐饮企业第一把交椅。
虽然如此,已经关了这么多业绩不好的店了,理应收益好转,今年上半年并不理想的业绩又是为什么呢?
第一大原因是消费偏好的转移。「啄木鸟计划」表明江微的困境并非开店过密导致的消费者分流,而更多是消费主流人群的变化。随着时代变迁,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转移了。
换句话说,江微过去的风光无两,是基于“特色服务”满足了那个年代,特定人群的消费偏好所促成的。具体来说,是80后主力军的消费偏好。
在新的消费主流人群面前,「服务至上」的逻辑和做法不太起作用,甚至产生了负作用。
近年餐饮消费市场中20-35岁的年轻消费者占据了六七十以上的份额,餐饮市场年轻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要想在餐饮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,并且获得消费者的认可,餐饮必须年轻化。以前的消费群体悄悄变老,而新长起来的一波消费习惯又悄悄偏移了。那新的消费主流人群是谁呢?
数据显示,2019-2020年,餐饮市场30岁以上的消费者群体,占比在降低。而整体消费主力,正转变为95后年轻群体。
江微的用户趋势也不例外。90后、以及已经逐渐走上工作岗位的00后,换句话说,是年轻人。
以前的消费主流人群喜欢被人前呼后拥、跑前跑后地服务,现在的年轻人可未必。同样的江微,对有些人来说是服务到位和热情,对一些人来说是服务过度和干扰。
疫情前,江微凭借极致服务、中高端定位,切中了80、85后核心用户群体的需求,聚焦家庭聚餐、公司团建等情景下的饮食选择中,江微一定榜上有名。
可疫情席卷时,这些核心用户群体都施展不开了。江微2021年11月的对外交流纪要显示,客流量疫情改变,家庭聚餐频次减少,使得江微能为小朋友和老人家提供的特色服务无法发挥。
带孩子去过生日的宝爸和宝妈、公司团建、吸引部分女性消费群体的免费美甲服务都受到极大限制。
疫情以来的餐饮业,中堂食受到很大限制的同时,外卖业务保持着增长。而江微疫情后虽然也推出了外卖套餐,但是其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堂食。
餐饮业一个普遍的认知就是:众口难调。在餐饮业,单纯靠味道是很难出圈的。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,就连“微辣”的“辣”在不同人的嘴里感受也大相径庭。
而火锅本来就大同小异,火锅在味道上更难创新、翻出新花样。
可以说,大家去江微绝不是图“好吃”,而是图热闹、图服务、图“气氛组”的。年轻人里,社恐的不去、图便宜的不去、图特别好吃的也不会去。
江微是以有口皆碑的“服务好”闻名的,这让江微也很难做。
某瓣有个小组,叫“社恐友好餐厅测评中心”,里面聚集了很多一样热爱一个人吃饭的社恐人士,他们分享了各种一人食的经验。
尤其是对于工作日加班的社畜来说,一个人吃饭,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的常态。
就餐强调“私密性”、“边界感”的95后眼中,江微的“细微式服务”变成了压力。
想聊聊天,叙叙旧,上句还没说完过来添水,添完水下句话就忘了。江微服务员的热情的另一面,就是对用餐的一种“侵入”。
第二大原因是涨价。
近日,有网友吐槽江微的小料涨价到了11元。8月15日,#人们为啥不爱吃江微了#登上微博热搜第二。
热评中有人表示,「没有不爱吃,而是变穷了。」、「原来还觉得江微挺亲民的,现在觉得是我配不上它」。
价格如何影响一二线城市消费群体的选择?这从翻台率里可见一斑。
今年上半年,江微在不同程度受疫情影响的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一线城市维持稳定,仍旧稳定在去年同期的3.0次/天,而二线城市及三线及以下城市均有所下滑,其中,二线城市截至今年6月30日为3.0次/天,去年同期为3.1次/天;而三线及以下城市截至今年6月30日为2.8次/天,去年同期为2.9次/天。
其实能看出,一线城市由于平均收入水平较高,对于江微的价格敏感度更低。「涨点价就涨点吧,也不是不能接受。」这是很多一线城市还吃江微的人的想法。
但是对于收入水平没有那么高的二三线城市来说,他们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就高了。再加上疫情对于一些人收入的影响,大家口袋里的钱有限,对于江微涨价的应对就是,换别的火锅吃。
自“啄木鸟计划”以来,江微也在寻找新的增长曲线。
门店经营方面,江微在去年8月推出了小酒馆新店型,首个小酒馆开在帝都三里屯。江微还在去年底宣布加快上新,保持全国至少一年两次的上新节奏。
新的业务方面,江微的尝试也不少。2021年广东有江微尝试推出洗头服务。还尝试过提供近年火爆的“剧本杀”游戏。
在堂食之外,江微今年3月开启了烧烤食材外送业务,同月宣布推出盲盒和数字藏品等周边产品,今年6月,江微更是宣布成立社区营运事业部,卖奶茶钵钵鸡,发力预制菜,探索更多餐饮消费需求。